中国之窗 - 征文选读
China Watch

首页

报纸

杂志

广播电视

资讯网

征文启示

新闻组

友情连接

联系我们



法治,德治,民主


  江泽民近年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的理论。笔者认为这既令人高兴,又令人担忧。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形势下,江泽民能有这种主张相当难得,有着不同一般的积极意义。这似乎反映出江泽民认识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虚无性和在中国越来越缺乏感召力的现实,想把中国从传统的共产主义理论控制下解脱出来,代之以中国文化几千年沉淀出来的德治。因此,应当说这既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否定,又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回归,具有相当大的正面意义。如果这一理论真能贯彻实施,则不管江泽民的本意是什么,肯定会加速中国从过去的共产主义思想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上来。   但强调以德治国,令人担忧的方面也相当多。首先,以德治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追求,但成功的时候并不多。德治是建立在儒家文化“人之初,性本善”的基础之上的,希望通过德的教育感化来达到治理人民与国家的目的。就象西方基督教文化认为人的本性是罪性的,因此需要立法监督治理一样。但现实证明,中国的德治并没有西方的法治成功。中国历史上也有法治,只是因为将德治放在重要的甚至比法治更高的位置上,因此,中国的法治从来没有象西方的法治那样完善过,那样根植于文化 意识之中。中国改革开放后才竭力提倡法治,加强民众的法治教育。 现在却又强调德治。笔者担心这又将淡化中国人那本来就还不很强的法治意识。

  二是与过去的农业社会不同,在现代社会 中不仅文化的发展变化 迅速,而且 文化 和社会 追求日趋多元,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而也使在现代社会 中 “ 德”的标准常难以把握。以对待同性恋为例,西方国家经历了一个从反对到许 可的过程,中国过去是坚决反对,现在则也将同性恋从精神病中除去。但不管政府的规定怎样,民众中肯定会长期存在反对与认同两种不同声音。政府若要去为之制定一个统一的“德”的标准,笔者认为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三是靠谁来以德治国?法治是靠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机关。中国历史上德治,靠的是皇帝和官吏。但是,皇帝有昏君,官吏中腐败堕落的不乏其人,这也许中国历史上鲜有德治成功例子的原因。江泽民在提出德治的同时,要求共产党成为三个代 表,可能是希望共产党员成为有德之人来治理国家。但正如基督教文化所说,人都是有罪性的,只要客观环境许可,就都有犯罪倾向。因此,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之下,要期望党员干部成为有德之士,只要看看今日中国官员的腐败泛滥程度,只要看看中国反腐败越反官员越腐败的现实,只要看看中国执法部门反而是最腐败的单位的现实,就不难相信,如果中国没有现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要靠对官员、党员的教育感化来达到德治的目的,可以肯定是不现实的。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不举张象美国等西方国家那样只倚靠法治,但我们认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应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不可 喧宾夺主。同时对法治和德治 赖以倚靠的官员,要通过民主和法制的手段实施监督与管理,而不能过分指望与依靠德治的教育效应。只有将法治、民主、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发挥 德 治的效益,使中国文化在比目前西方文化 更高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Published date: March 18, 2001.